本協會成立後兩年(民國112年及113年),於新店塗潭辦理環境教育及社區林業計畫,後於民國113年接受文化部文資局礦業文化路徑補助計畫,案內需完成訪談、調查、共識會議及成果發表等工作項目。成果發表規劃以走讀方式於新潭路三段80巷舉行,共設有八個解說點站,全長1500公尺 以沿路煤礦遺構包括洗煤場、坑口、水力充電場、工寮聚落,二戰戰俘營及社區故事牆等為解說站。
為探討文資保存與土地分區管制,本文比較新店陳外科醫院、新店和美煤礦,及塗潭新潭路三段80巷走讀使用之環境與土地使用,並分析走讀中煤礦內容及配比權重;依其空間位置分析,三處皆屬新店礦業文化路徑系統,早期可由台車、河運及火車連接。三處之土地使用分別為都市計畫第四種住宅區,碧潭風景區及大台北水源特定區,現在執行的導覽活動已依所在地之土地使用條件設計導覽走讀方式,在操作上形成文化路徑軸線。以功能定位而言,文化路徑軸線規劃在文資保存上具互補性,可解決單一場域完整性不足的問題,特別是受到土地使用限制地區如水源保護區的文資保存與活化。
文內探討三個走讀區未來規劃方向與短期目標設定,陳外科醫院將定位為區域性錨點,和美煤礦為現地體驗路線,塗潭水源保護區僅以特定主題體驗煤礦文化;短期目標設定為;1. 啟動陳外科文資申請,2開放並經營和美煤礦3.走過直潭壩縫合文化路徑。
關鍵詞:礦業文化路徑、社區認同,社區林業,文資保存,國土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