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產竹且種類繁多,材料取得容易,早期竹工藝的發展,始於先民的就地取材,自製日常用品,竹材曾經是台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然而隨著工業時代的塑膠、化工、金屬等材料普及後,竹藝相關用品與竹藝產業漸漸沒落。
客家傳統竹管家具工藝師戴阿爐(1935-2024),日治時期昭和10年出生於新竹關西,13歲小學畢業後,為了改善家中經濟至關西鄉旱坑學習竹藝,原先專職於剖竹篾,而後學習竹工藝,進而製作竹器皿、苗籠、竹管家具等,至15歲時出師,婚後遷居桃園楊梅的富岡,並在街上開設竹管家具店,一輩子從事竹藝製作已逾70年。
製作竹管家具從選材、丈量、裁切、刨木、開槽接合、火烤彎曲、繩子固定、竹卡榫固定等,每一步驟都是技藝與經驗的累積。1970年代竹藝品日漸沒落,但近年來環保意識提升,竹材與竹工藝又重新被關注。本論文將從戴阿爐工藝師的竹藝生涯切入,爬梳前人竹藝研究成果,探討竹藝家具製作時相關使用道具、工法與工序等,並記錄戴阿爐製作相關竹管家具的工具設備,俾利傳統竹工藝傳承。
關鍵詞:竹工藝、家具、工藝傳承、工匠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