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繼的城鎮歷史環境如何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擴張,持續發揮作用,成為共同未來的一部分? 鹿港長源醫院許氏家族從私有老建築保存伊始,以共識決策探索老建築保存如何應對當代社區新需求,以及試驗其新價值的可行性,並在修復再利用完成後登錄歷史建築,為私有文化資產保存帶來翻轉。
長源醫院是奠基鹿港醫療現代化的推手之一,是臺灣現代公衛技術與工程演進的共同見證;許氏家族所藏大量鹿港常民紀實影像亦是臺灣城鄉進程的重要第一手記錄。長源醫院的有形與無形資產刻畫著鹿港以至當代臺灣人的共同記憶,逐漸成形的文化資產系譜,在在揭示長源醫院作為共同遺產的特色。
本研究透過深度訪談長源醫院內、外部決策代表,以文化資產生態系框架基礎檢視其如何透過共識決策尋求私有文化資產保存的最佳實踐,包括啟動擬議、保存策略、管理方法和展示設計方案等過程,在文化資產價值優先的原則下,發揮文化資產多面向的功能和作用,創造利害關係人權益與地方創生營造的雙贏。鹿港長源醫院登錄歷史建築的七年一瞬,不同觀點、權利和價值觀的結聚共識,凸顯真實性原則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依此成形、擴展至社區(群)的生態系,或是實現文化資產「活態」與永續發展的可能模式。
關鍵詞:私有文化資產、文化資產生態系、利害關係人、共識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