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之墓葬建築,受各地族群文化不同、施作匠師承襲及氣候環境等影響,呈現多元的區域性特色。
民國91年《殯葬管理條例》實施後,土葬用地取得日益困難,且在政府土地規劃與後代子孫祭祀習慣改變等因素下,傳統土葬習俗式微,造墓相關工作成了黃昏產業,相關技藝與傳統文化將面臨斷層;以臺南南山公墓為例,公墓墳塚正處於拆遷危機中,因此,對現存之墓葬建築群進行調查紀錄,進而思考如何進行保存及修護,是現今迫切之研究議題。
本文將探討嘉義地區無文化資產身分之墓葬建築形制發展,透過田野調查及相關文獻分析,紀錄與比較嘉義清代、日治、民國,各時期之墓葬建築特色與形式變化;並配合訪談現今嘉義地區造墓匠師,提供未來墓葬類建築修復之依據,促進文化資產保存。
關鍵詞:嘉義、墓葬建築、潛力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