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文化資產教育與文化平權的意識增加,「易讀」(Easy-to-Read)成為推廣的策略之一。「易讀」是將複雜內容簡化,促進資訊傳播,讓心智障礙者或其他需用簡易解說方式才能理解的人,能夠了解所傳達內容。易讀性對於實現文化平權、以增加大眾參與、保護和傳承文化資產及提升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意義。文化的傳承有助於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進而產生社會認同感,並促進社會和諧與提高凝聚力,有助於社會永續發展,因此文化平權及文化近用性的重要度亦隨之提高。在文化資產教育推廣的趨勢下,如何透過媒材與活動的設計,讓文化資產的相關理論與知識能夠有效且有趣地被推廣,是本研究關心的議題。
本研究觀察到,目前臺北市政府在推廣的文化資產易讀活動,與文化資產相關的桌遊活動,能夠易於推廣文化資產知識。因此本研究以此為研究對象來探討文化資產教育實施的方式。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及觀察研究法,進行資料蒐集並分析。在易讀觀察案例方面,為臺北市已委外完成的文化場館所推廣的易讀活動。在桌遊觀察案例方面,本研究蒐集2024年4月30日、2024年5月4日於屏東市所辦理的文化資產桌遊推廣活動,分別為113年度屏東縣有形文化資產的管理維護教育講座、城市空間紋理與味蕾記憶尋覓-從走讀仁愛到「大手牽小手」之文化傳承。本研究目的欲探討易讀與桌遊兩種推廣教育推廣的方式與成效。研究發現這些教育方式確實有助於將文化資產知識普及心智障礙、學齡兒童及一般大眾,尤其是這些教育方式所利用的內容設計可達寓教於樂效果。然而這些教育方式亦存在一些改善空間,特別是在易讀導覽手冊的可及性上,許多文化場館並未提供現場取得手冊的方式,對身心障礙者造成困難。桌遊設計上也應考慮具體案例的引入和規則簡化,以便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進一步提升文化資產教育的推廣效果。
關鍵詞:文化遺產、文化資產、教育推廣、易讀、桌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