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路徑主要目的是建立場域故事與體驗者的共感,因此在訂定文化路徑下的節點,或是相關延伸的歷史場域,需要建立完整的標準。臺灣文化路徑參考歐洲工業遺產路徑以重點場域「錨點」為路徑系統核心的運作模式,以建構臺灣文化路徑系統。
臺灣糖業整體發展象徵著現代糖業的開端。因此,本研究以新式糖廠製糖工業系統的農(生產)、工(加工)、運(運輸)、管(管理)、研(研究)及居(生活)等六個面向作為分類標準,用以指認糖業文化路徑的內容及場域,並轉化為未來可利用的資料形式。透過糖業場域的盤整分類,進一步利用錨點及場所點的標準評估,確認其在路徑上的角色,並串聯相關的有形及無形資產,再加上連結路徑周邊的服務點與連接各點間的交通點,將糖業文化主題結合地方文化場域與多元地方服務形成「體驗路徑」。
糖業文化路徑的範圍廣大,因此在協作策略上以「行政支援、整體輔導、分區管理」的方式來執行路徑的推動及管理。推動小組不僅須與行政機關相互協力,更與民間各團體合作。
本研究以虎尾糖廠為例,探討及聚焦於糖業文化路徑的規劃與協作策略,目的是透過整合糖業文化資源及制定協作策略,一方面促進糖業文化性資產的保存與活化,另一方面探討糖業文化路徑的永續策略。
關鍵詞:糖業、文化路徑、製糖工業系統、新式糖廠、虎尾糖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