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寬先生(1921-2007)是臺灣戰後重要的第一代建築師暨畫家,他的建築與繪畫作品遺留給後世值得延續的文化內涵與現代性實踐。然而現今的研究大都聚焦於東海校園的規劃與建築,對於後東海時期的建築研究較為匱乏;筆者欲透過本研究,來論述陳先生後東海時期建築的文化價值,尤以中央警官學校為代表,其於1976 至77年從設計到興建,校區建築完整且目前保存良好,具有研究的潛力。
本文以中央警官學校為主要研究案例,以目前典藏於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建築圖說、校史、建築刊物報導,以及中央警官學校的校園建築物本身為主要研究史料,研究方法以文獻調查與建築空間形式分析為主;配合曾經參與本校園規劃設計的人員訪談為間接史料,將設計的過程架構,置放於臺灣戰後70 年代特殊的時空背景下,進行理解、梳理與詮釋;並且輔以陳先生在中央警官學校追溯以前的校園規劃作品:東海大學(1953-1963)、中央大學(1968)、交通大學規劃案(1976),進行建築設計脈絡上的研究分析,討論其中設計理念與空間特質的延續與轉變。
本文梳理了中央警官學校的歷史背景、規劃設計歷程以及實虛空間構成特質,並且指出陳其寬建築師在此作中混成了中國合院與園林虛實、美國的大學校園模式、甚而日本庭園的氛圍,本作品是東亞建築的多元嘗試,建構出交融世界文化(WorldCulture)的內涵特質。
關鍵字:陳其寬、中央警官學校、大學校園規劃、世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