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屋經常被認為是魯凱族與排灣族最能明顯表達族群物質文化特色之建築形式,然在石板屋聚落分布區域內,另有一種與石板建築構造型態差異極大的戶外木造干欄式穀倉建築,兩者的營建邏輯不同,石板屋建築的營造與魯凱族、排灣族的社會制度及地理環境有明顯的關聯性,但木造干欄式穀倉則無法與前述相關聯,換言之,干欄式穀倉的形態源頭不明,目前並不清楚這類型建築出現的原因;雖然部分魯凱族與排灣族跨族群共享此一木造干欄式穀倉建築形式,但地理分布範圍與石板屋聚落範圍並非完全相同,同時,這類型穀倉亦未出現於非石板屋聚落分布區域的南部或東部排灣族居住區域內;干欄式平台上的主要儲藏空間之建築形體亦有南北兩種型態差異,北側為屋坡和緩的雙坡頂型態,南側為屋坡急斜的四坡頂。前述的型態來源、分布區域差異等問題,皆有待釐清,對於建構魯凱族與排灣族建築形式的演變歷程及營建體系的理解將有所助益。本研究擬對前述問題,進行系統性的比較分析,推論其形態的可能來源以及地理分布範疇形成的原因。
關鍵字:魯凱族,排灣族,干欄式穀倉,形式來源,地方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