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質彩繪常見於廟宇內各類木質構件上,如門神彩繪及其他以木質材料為基底材之彩繪,由於臺灣氣候高溫高濕,蟲害嚴重,導致各類木質彩繪整體結構極易損壞。在進行木質彩繪保存修護前,常需針對整體物件之內部結構進行了解,包括彩繪層及基底層。常見的方法是透過破損處之顯微觀察,或以反射式近紅外線攝影及X光透視攝影等技術,在保存木質彩繪的條件下進行各層的結構檢測。但目前各種技術各有其限制,無法提供修復師關於彩繪文物基底層的詳細資訊。
太赫茲波是一種非破壞性檢測技術,具有非接觸、非游離輻射、可穿透表層探測至內部結構、辨識化學差異性等特性。近年來國際上逐漸運用於各類文化資產之科學檢測,筆者於先前亦有相關研究—應用太赫茲波進行木質彩繪結構檢測之可行性探討,顯示使用太赫茲波進行臺灣彩繪結構是可行的。本次研究將進一步針對常見於木質文物中三維孔道的模擬試片進行測試,結果顯示太赫茲波對於試片內較淺層之孔道位置有較明確之訊號反應,較深處則未能獲得檢測結果。透過回饋數據換算可推測淺層孔道於試片上的位置、長度、寬度及深度等訊息,若以不同方向進行分析,可提供修復人員更明確的基底材結構狀態。
關鍵字:木質彩繪、太赫茲波、時間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