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機場社區在臺北市具有其特殊歷史和文化價值,它曾是整建住宅中的其中一個具代表性的社區。南機場公寓因居住機能之使用需求持續增加、而被居民多次增改建,在法規與生存需求的夾縫下增生出特殊的空間利用形式;因為至今依然有大量人口居住,且與比鄰每天人來人往的熱鬧夜市共生,在臺灣公寓增建建築群體中具被一定程度的特殊性與代表性。然而,隨著時代的演進和都市發展的需求,自2000年代至今,南機場面臨都市更新與文化資產保存間的抉擇與爭議,是否有機會保存其空間文化價值與特殊性是一值得探究的課題。
有鑑於1996年「臺北市政府當前取締違建措施」對既存違建採取緩拆之策略,南機場社區的增建似有機會見證整建住宅住戶的時代記憶,本研究嘗試評估南機場社區保存文化價值的潛力。藉由分析南機場社區的轉型歷程,包括過去的建築特色、居民結構的變遷和社區意識,本研究嘗試釐清政府政策、都市發展和居民遷移等因素對南機場社區的影響。
許多同為密集居住環境的文化資產案例,是以保留部分原有住民、並加入再利用方案的方式進行保存。南機場是否也能在保有部分生活型態的情形下,作為具有教育或推廣等目的進行保存再利用?本研究借鏡三個國內外具不同特性案例的保存方式,藉由梳理現有建築特色、社區記憶和生活方式,提出南機場社區可能進行保存的方式、範圍及再利用經營之可能方針。
關鍵字:南機場公寓、文化資產潛力、空間增建與使用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