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戶時代影響力最大之佛教為黃檗宗,由福州黃檗山的隱元隆崎所開創,建築因此受中國南方之影響;在黃檗宗的建築中能發現使用捲棚的木構架,在日本為較特殊的作法,將其稱之為黃檗天井,而黃檗天井傳入日本後的樣式發展與流變並未有較深入的探討與比較,因此本文旨藉由長崎四福寺與九州的黃檗宗寺院,探討日本黃檗天井之受容,並了解其樣式風格上之異同與轉變。
隨隱元隆琦赴日傳教,除了佛法之外,營造技術亦隨之傳入,中國工匠於當地興建寺院,形成了現今所熟知的黃檗宗建築,此後日本工匠也依此樣式來興建黃檗宗寺院,故以黃檗天井樣式來研究,中國工匠所建樣式,與日本工匠仿造中國工匠所建風格是否完全承襲,抑或是加入當地建築樣式、特色與手法。
長崎地區為例之黃檗天井樣式分別如下:興福寺大雄寶殿為雙脊檁,檁木斷面為方形,瓜柱以方形呈現,八字束構造位置,以螭龍題材作為造型;福濟寺大雄寶殿為雙脊檁,檁木斷面為圓形,瓜柱以方形呈現連接梯型木雕刻之斗栱構造,有八字束之構造;崇福寺大雄寶殿為雙脊檁,檁木斷面為圓形,瓜柱以方形呈現輔以梯型木雕刻之斗栱構造,有八字束之構造。
由此可推測,日本當地工匠所作之黃檗天井之樣式,可能融合當地建築之特色所做,與中國工匠所作之樣式較無直接之影響,故以兩者樣式相互比較分析,以此驗證兩者樣式有無關聯。
關鍵字:黃檗天井、捲棚、江戶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