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工業革命,讓建築產業與都市空間有著革命性改變,鋼筋混凝土造建築成為現代建築的代表,第一次大戰後之現代建築至今已屆一百年,當時流行的現代建築成為現在的紀念物,面對現代建築的保存與修復,所面臨的衝擊與永續課題為何?
德國國際建築展(Internationale Bauausstellung)從1901年開始舉辦,是歐洲建築與都市規劃趨勢的展覽,其1927年舉辦的司徒加白院社區(Weissenhofsiedlung)設計,建築師與空間設計仍影響到現代歐洲住宅設計。2027年德國國際建築展將移到司徒加舉辦,除了討論司徒加高度工業化與住宅比例之關係外,紀念白院社區設計百年為IBA'27是重點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現代主義建築,在當時為最前衛的設計,當時的設計師們反歷史,專注造形、結構與預算,如今漸漸被歷史檢視,列紀念物或世界文化遺產,他們對現在的我們在建築上的意義是什麼?
本研究將以白院社區百年為例,瞭解二十世紀初現代建築修復的優勢與困難點,以及國際建築展對此社區的新的視界,提供臺灣面對現代建築保存與修復的思考。
關鍵字:現代建築修復、白院社區、國際建築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