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近代化郵政事業始於清末,而普及於日治時期。日本領臺之初的軍政時期係透過軍方體系設立野戰郵便局負責相關業務,實施民政後乃移植日本內地的郵政制度建置各層級之機構。臺灣於1898年開始施行「三等局制度」,於官設一等、二等局之外,增設由民間承攬業務、具半官半民性質之三等郵便電信局。1907年郵便電信局整合改稱郵便局,三等郵便局提供郵務、金融、保險及電信等項目之多元服務,為當時最深入地方的基層郵務設施。臺灣目前已有多處日治時期之三等郵便局被登錄為文化資產而得以留存。本研究係以位於大稻埕東側、建成圓環附近的「原下奎府町郵便局」為案例,透過三等郵便局的營運模式、局舍建築改善制度,以及本身所在區位特性之分析,探討「原下奎府町郵便局」空間型態的特徵。
關鍵字:三等郵便局、歷史建築、下奎府町、空間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