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個角落皆有機會找到自然材料堆築出的構造物,其中部分原因為這些材料是自然、可直接取得的。即使在不同地區或族群,也會看到相似的使用手法,其建造目的皆是為了做為生存的基本設施,包括:交通聯繫的橋梁、居住需求的住屋等。這些在不同的環境均可見到的地域家屋,在臺灣東北角山區亦可發現許多現存案例,這些地域家屋因應使用需求,除了可看到新舊石塊之間的組砌手法,也能看到不同時期的材料修補,如土埆磚、紅磚、石頭、混凝土等混合,因環境或所擅長的手法所融合而成,而這樣的現象亦可以發掘相似的建材卻存在著組構手法的差異性。
有鑑於此,本研究以臺灣東北角的紫東社區的部分地域家屋作為初步研究的對象,藉此了解該地區家屋組構方式,作為後續周邊地區相似構造之地域家屋比較研究之基礎。因此,研究記錄內容包括構造物本體的材料使用之紀錄、牆體開口部與設備配置的關係等。透過這些調查可了解各地區建造的方式與習慣,因應使用者習慣設計的開口部、儲藏空間或廚房設備位置等人性痕跡。依據本研究可發現該地區地域家屋運用廣泛,居民在後續修繕更以多種現代材料輔助,反應不同時期所使用的構造材料與當代經濟體系。
關鍵字:地域家屋,臺灣東北角,築砌,紫東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