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變遷,娛樂習慣改變,過往隨處可見的野台戲從田野鄉間、街道巷弄消失,而與其息息相關的傳統技藝布景彩繪也慢慢淡出時代的舞台。由於布景彩繪的實體作品保存不易,留存甚少,少數則以照片的形式作為保存。但因年代久遠,多數的老照片已出現泛黃破損與紙質脆化等狀態。然而照片具象、直觀的屬性,具有見證歷史敘事與作為文獻史料佐證之意義,老照片的內容除了真實的呈現出當時因政治、經濟等變遷與發展下,節日慶典、民俗活動,以及常民生活中不同的文化樣貌,其對於臺灣傳統民俗工藝文化的研究與建構更是極重要的資料,深具文資價值。而這些老照片成為布景的檔案照,固定鏡位、完整如肖像般的影像書寫成為該布景的鏡像,也成為布景複製的紙本創作作品。因此對這些老照片進行系統性的整理、歸類、修復、保存與數位建檔的資料搶救工作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本研究以 2015 年獲得嘉義縣政府文化觀光局公告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保存者」的布景彩繪師陳明山為研究對象,藉由文獻探討、照片詮釋及口述訪談等研究方法,針對老照片進行詮釋與數位建檔保存工作,進行系統性的分析與探究。研究的目的企圖透過傳統工藝保存者的生平事蹟、作品、布景製作工法等資料的建置,以一個從在地經驗出發的布景彩繪師過去的生活路徑、生命經歷與勞動記憶,凸顯其作為傳統工藝文化傳承角色的重要性與價值,並以此研究作為後續研究者進行臺灣傳統民俗工藝布景彩繪文化相關議題研究之參考依據。
關鍵字:形文化資產、布景彩繪、老照片、技藝、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