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善寺位於桃園市楊梅區,清光緒 26 年(明治 33 年)由吳新蘭所建,最早供奉關聖帝君,日治時期皇民化政策禁止祭拜傳統神明,廟方與信眾們經過各種努力才得以將回善寺保留下來,戰後改名為麟鳳山回善寺。回善寺為楊梅區具百年歷史之老廟,儘管歷經多次改建但仍保留多件極具歷史及藝術價值之建築裝飾,其中部分彩繪作品乃出自本研究之彩繪藝師陳秋山。
傳統彩繪藝師陳秋山本名陳炎興,屏東潮州人,相對於台灣其他彩繪藝師研究較少,作品多分布於台南、高雄及屏東。早期曾向台南畫師潘春源與嘉義藝師林玉山學習彩畫。其彩繪風格深受林玉山的影響,並融合水墨畫的思維,加上年輕時四處繪畫寫生打下紮實的基礎,形成個人獨特又細膩的彩繪風格。因擅長於傳統彩繪中融入書法以及詩文,而享有「詩書畫三絕」的美名。一般廟宇壁畫以描繪忠孝節氣的故事為題材,而他透過油畫與詩詞去除怪力亂神,甚至把現今時事如連戰、馬英九等人融入廟宇彩繪中,形成獨樹一格的彩繪特色。
本研究將先完整描述楊梅回善寺建築、歷史以及裝飾藝術等內容,再由彩繪部分帶入藝師陳秋山之彩繪生涯以及創作風格,最後探討分析楊梅回善寺之傳統彩繪作品。
關鍵字:傳統彩繪、陳秋山、回善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