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後,明訂文化資產保存教育應在各級學校相關課程中進行,然而現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中,文化資產並非一門獨立的課程,且文化資產本身具有的場所精神及價值內涵,較不易從室內教學活動中感受到場所的空間氛圍與價值。因此,文化資產教育究竟該如何與文化資產場所連結,並回應課程綱要的需求是目前國內仍待積極思考的問題。
英國政府原來負責管理英格蘭本島文化資產的政府組織「英格蘭遺產」(The English Heritage), 在 2015 年起轉型為民間的慈善基金組織後,肩負起管理英格蘭土地內四百多處國家級文化資產的重責大任。由於英國非常重視文化資產在國民義務教育階段的接觸與認識,目前已針對其中四十多處文化資產規劃適合各級學校師生可使用的學習資源,並明確寫出個別文化資產可對應到的英國「國家課綱」(National Curriculum)的內容。這些學習資源包含:教學活動模組、教學資源、教師指引及需要付費的深入探索課程等內容。
本研究蒐集與分析這些學習資源,初步發現其教學活動皆以「現地教學」為主,並建議教學者在進行現地教學前後,須進行前導課程及後續延伸課程。學習資源中亦包含大量轉譯後的文化資產內涵說明,幫助教師了解文化資產,以便進行教學。本研究將深入分析英格蘭遺產提供的文化資產學習資源,並以巨石陣(Stonehenge)、多佛爾城堡(Dover Castle)、里奇蒙城堡(Richmond Castle)及奧德利莊園(Audley End House And Gardens)作為特定個案,嘗試分析並統整文化資產現地教學的教學模式,期能以英國經驗提供台灣未來進行文化資產教育的借鏡。
關鍵字:現地教學、文化資產教育、遺產管理、英格蘭遺產